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看过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父母说什么话,决定了孩子以后将走怎样的路。对于孩子来说,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激励,最能让他们振奋。要想孩子更优秀,这些激励孩子的良言妙语,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多说。01鼓励孩子积极向上的话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表明:教育孩子,鼓励往往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最亲密的人,尤其是父母的评价。得到父母鼓励和支持的孩子,内心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转化为内心坚持和努力的持续性动力。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选择拉孩子一把,帮孩子及早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往往更有利于孩子重拾信心。所以,父母在生活里要经常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未来怎么样,关键在于养成了什么习惯。希望孩子拥有成功、幸福、美满的人生,是为人父母的共同期望。可是,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他的未来,掌控在他们自己的手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获得幸福人生的好习惯。都说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那么哪些习惯值得父母花心思去培养呢?01培养阅读习惯,拥有改变人生的力量著名教育学家吉姆.特利里斯曾经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喜欢阅读,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研究显示,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更强,学习成绩也更好。而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普遍较弱。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短期来看,阅读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助于各学科的学习。从长远看,阅读是一项
最近同事总是一副没有休息好的样子,一问才知道她又和儿子较上劲儿了。这位同事是位单亲妈妈,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她从来都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现在是越来越不听话了。最近孩子总是玩游戏到半夜十二点多,同事便对孩子说“玩儿得太晚了影响学习”、“明年就高考了少玩儿点游戏”、“晚上玩儿游戏对视力不好”等,可没想到孩子只回了一句“烦死了,说不完的大道理”,让同事十分伤心。可第二天中午,同事还是会雷打不动的给孩子打电话提醒孩子别又回家打游戏要记得吃饭,孩子也是十分不耐烦,草草地就挂了电话。说起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同事比任何人都清楚,也很担心孩子以后的发展,可每次自己一教育孩子就只会招来孩子的
自信心几乎是人人都想有的“力量”,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外貌的自信、以及自己值得被爱的自信。自信心的建立往往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若孩子从小就不自信,那么长大成年后也很难再肯定自己。自信心不仅改变着孩子的心情,在工作学习和感情中都有不小的影响,拥有自信心的孩子往往生活更顺利,过得更快乐。学霸和学渣孩子,经历了“相反”的人生孩子小时候大人常以他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大家普遍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未来更有出息。可现实生活中那些从小就是学霸的孩子,长大也未必过得一帆风顺。这样的结论不是否定学习的作用,而是在学习之外还有很多事对孩子很重要,甚至影响孩子一生。小宇和一乐从小就是好朋友,小宇性格沉稳学习成绩好,一乐性格外向鬼点子多。小宇家长曾多次表示不
有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了不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很穷的样子,让自己误以为自己家比较穷。家长以为这样孩子就会节俭,其实大错特错,因为小孩子总是喜欢比较,当自己的生活不如周围的小朋友时,孩子总是会问家长“妈妈,为什么我们家那么穷”。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是家长不同的回答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人生。小琪和老公结婚之前两人真的是一无所有,当初结婚也可以说是裸婚,不过经过小琪和老公这里面的打拼,两人不怕苦不怕累,最终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家里经济状况也是好了很多。后来小琪和老公生了孩子之后,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小琪依然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小琪也不想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于是在生活中小琪对待孩子总是比较的节俭。虽然有钱给孩子买新衣服,但
鼓励孩子自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四)我们的目标是想让孩子成长,可是在遇到孩子不会的时候,大部分人家长却既管不住的嘴,也管不住自己的手:“来,妈妈帮你倒水”,“来,爸爸帮你系鞋带”,这种事情简直数不胜数。可是在孩子有能力学习时候,他们除了有点感谢外,更多感觉的是自己没能力、没有价值,非常怨恨、挫败和生气。事实上,话太多、手太长也剥夺了孩子的自立和成长。以下是6个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鼓励孩子自立的一些建议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避免经常性地帮孩子捋头发、板直肩膀、摘掉线头、卷起裙边、整理衣领等动作,孩子们会觉得这些动作是对他们身体的侵犯。2、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家长干涉太多、太细,孩子往往会
经常在后台看见有人私信问我:晨妈,我家孩子在家非常神气,一到外面就畏畏缩缩,怎么回事啊?晨妈,儿子总是不敢和别人打招呼,甚至家里人也是,该怎么办?晨妈,孩子一到考试就害怕的不行,饭也吃不下,但是成绩明明也还可以,咋回事?我相信,这些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少数。没有自信、畏手畏脚、总低着头……这些行为无一不在透露着一个讯号——孩子的自尊心正在被严重打压!而最伤孩子自尊心的“一把刀”,很可能就藏在父母的这4个行为中。忽略孩子存在别以为孩子小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其实,从2岁起,很多宝宝就有了自主意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会越来越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也会对很多事情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明天早饭吃什么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妈妈的求助帖:透过这个帖子,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位妈妈的满满无奈。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用物质激励的方式,给高考中艰难努力的孩子鼓励和动力。但她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然想用这笔人生的第一桶金给自己买一个奢侈品包包。在妈妈看来,她一定觉得5万元现金应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去出国旅行、报名培训班等等,而不是买一个只能当摆设的包包。但她的内心又是有些矛盾的,毕竟已经许诺了孩子,这钱是给她的奖励,孩子享有这笔钱的支配权,所以自己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呢?看到这,你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身为家长的我们,是否也经常会像帖子里的那位妈妈一样,表面上给了孩子自由,但实际上却还想管着孩子。说穿了,你给孩子的是“伪自由”!带孩子出去吃自助餐,说好了放开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却在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除了打,我还能怎么教育孩子?原来,小男孩4岁了,开始显露出天使之外的另一幅面孔。比如,他会突然把脏手往别人身上抹;或者,他会突然过去打人、推人;大人明令禁止,可孩子根本不听,甚至“口出恶言”:我要用剪刀把你剪了!讲道理不听,打骂也没用。更糟糕的是,在管教和反抗的对峙中,孩子跟自己越来越疏远了。这位父亲无奈发问:孩子不听话,到底该怎么办?加拿大多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说过:“小孩子就像寻找墙面的盲人一样,需要不断地前进和尝试,然后才能发现边界在哪里。”年幼的孩子,做出各种不当行为,其实是一种探索。但是,作为父母,也有责任引导孩子,帮他们明确规则和边界。在该立规矩的时候,不选择放任,未来才不会在束手无策时,追悔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