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上岗证证,但父母这个身份,却没有任何要求。很多网友说,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考试,就让人遍体生寒。中国家长管教孩子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祖传的,我父母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我儿子;一种是随意的,张嘴就来,想起一出是一出;第三种是通过学习、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育孩子,第三种家长只有15%。不得不承认,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的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还要修炼再修炼……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经历为人父母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长辈们催生,也常摆出这样的理论,“你现在是不想生,当你生了孩子,宝宝的小手碰到你手指头的那一刻,那种过电的感觉,人一下子有责任感了,就长大了。”孩子并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亲子关系是天赐的,好父母坏父母,作为孩子,没得
你赞同打孩子吗?这个话题,很多父母都关心,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孩子犯错,作为父母还要克制情绪,耐心应对各种问题,有时真的抓狂,甚至一度怀疑人生和养育孩子的意义。好在,对孩子的错误惩戒,部分家长做得很正确。比如以前看到的一个报道,南方某小区居民楼道里总有尿骚味,电梯里总能看见污秽物,收到众多反映后,物业调取监控发现,是一个13岁小男孩所为。当社区人员找到这家时,父母的做法可谓是教科书式的。当即在社区群里向大家道歉,并要求孩子自己把墙面粉刷干净,认识到事情严重性的他们,还打了孩子几巴掌以示警戒。面对父母如此负责任的做法,大家自然没什么可说的了。去年,一个熊孩子从28楼往下扔了15个啤酒瓶,多亏没人经过,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父母得知后,完全没有包庇,狠狠把孩子打了一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已是万幸,
民间有一句谚语叫"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和孩子沟通也是这个道理,对于孩子来说,被骂比被打要难受很多,语言是一种情绪的表现,我们的话可以让孩子觉得很温暖,也可能深深的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经常受到鼓励的孩子往往成就更大孩子取得成就往往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父母的鼓励可以给孩子传递很多的正能量,在生活中经常受到父母鼓励的孩子会更加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所以,如何正确的和孩子说话是非常重要的。那生活中我们如何好好的孩子说话呢?和孩子的交流一个关键就是说话带有善意和"温度"一、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在很多育儿和教育书籍里都被反复强调过,如果我们当时情绪不是一种稳定和平和的状态,这时候是不适合和孩子去沟通交流的,这时候说出来的话很可能是冲动的、伤人的,这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负面情绪发
《我和我的家乡》成为国庆档大赢家,上映第15天,票房达到22.6亿。我却被一位11岁小演员韩昊霖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在电影《最后一课》单元中,最惊艳的一幕之一就是他的哭戏了。那段哭着和同桌抢画的画面,硬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看到他时就感觉真的进入到了那个年代,那种代入感和感染力很难想象是一个11岁的男孩演绎出来的。9月26日,他凭借去年参演的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冬冬一角,入围百花奖最佳新人提名。而在荣誉的背后,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换来的。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中韩昊霖在里面有很多奔跑的戏份,特别是冬冬守护阳台天线的那段,拍摄了很多遍,导演徐峥都不满意。拍摄的那段时间刚好是夏季,韩昊霖冒着酷暑一遍遍奔跑,一次次举着天线,徐峥被他感动到哭,让他赶紧休息。但他却坚持要拍完,在他的坚持和努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长幼有序,这也使得很多古板的父母,从来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只知道摆家长的权威,强行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不知道各位家长平时会不会看《少年说》,它是一档很有意义的青少年心理释放表述节目。其中有一期上台吐槽的小女孩叫做周孟琳,她和母亲的一番对话,值得深思。孟琳说:"妈妈按照自己的喜好,给我报了很多兴趣班特长班。她喜欢打乒乓球,说是国球,就给我报了乒乓球班;为了不让我驼背给我报了跳舞班;有一次看了非洲鼓的视频,她很喜欢,又给我报了非洲鼓班"。而周孟琳的妈妈,则在台下一脸紧张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听着女儿说出对自己的控诉:"这些兴趣班,都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孟琳不喜欢这些特长班,所以学起来很累很辛苦,甚至有些厌恶。她恳求自己的母亲:"你以后能不能询问我的意见",但母亲却斩钉截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聪明懂事、有教养呢?当别人夸孩子“真懂事、真有教养”的时候,哪怕是再低调的家长,心里肯定也是万分喜悦。孩子教养的好坏,其实取决于父母的教育。一个有教养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会有好的教养,反过来也一样,没有教养的父母,很难教育出聪明懂事有教养的孩子。地铁上,年轻宝妈不经意的“小动作”火了,网友:细节见人品在地铁上,一位年轻宝妈抱着睡着的宝宝,为了不让孩子的脚碰到旁边乘客或弄脏座位,这位宝妈全程用手托着孩子的鞋子,直到到站叫醒孩子时才松手。就是这么一张简单的“偷拍照”,在网络上火了,宝妈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获网友点赞,很多网友表示:“细节见人品,有这样的父母,娃长大后差不到哪儿去”
相信很多人对"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是深有体会啊,尤其是那些有节食减肥经历的人们,但是有些孩子好像天生对吃饭这件事就是爱答不理的,不管爸妈和长辈如何哄劝,就是不肯好好吃饭,每顿都要手把手的喂饭,有些甚至还惹得爸妈大动肝火。孩子不吃饭,"饿一顿"就好了?《爸爸去哪儿》里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嗯哼,也就是霍思燕的儿子,也有过拖拖拉拉不肯吃饭的毛病,爸爸杜江看到嗯哼不肯吃饭,午餐时间一过就把饭菜收走,任嗯哼怎么哭闹也不再给食物,这样一来嗯哼很快就意识到要乖乖吃饭。不少家长也借鉴了杜江家的这种教育方法,觉得孩子不吃饭,饿一顿就好了。云云就是其中一个这样做的宝妈,她家儿子非常挑食,而且还有个习惯就是边玩边吃,玩着玩着兴头上来了就不肯吃饭,任宝妈和奶奶怎么哄怎么喂,最多再吃一两勺就不吃了。云云
相信很多人对"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是深有体会啊,尤其是那些有节食减肥经历的人们,但是有些孩子好像天生对吃饭这件事就是爱答不理的,不管爸妈和长辈如何哄劝,就是不肯好好吃饭,每顿都要手把手的喂饭,有些甚至还惹得爸妈大动肝火。孩子不吃饭,"饿一顿"就好了?《爸爸去哪儿》里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嗯哼,也就是霍思燕的儿子,也有过拖拖拉拉不肯吃饭的毛病,爸爸杜江看到嗯哼不肯吃饭,午餐时间一过就把饭菜收走,任嗯哼怎么哭闹也不再给食物,这样一来嗯哼很快就意识到要乖乖吃饭。不少家长也借鉴了杜江家的这种教育方法,觉得孩子不吃饭,饿一顿就好了。云云就是其中一个这样做的宝妈,她家儿子非常挑食,而且还有个习惯就是边玩边吃,玩着玩着兴头上来了就不肯吃饭,任宝妈和奶奶怎么哄怎么喂,最多再吃一两勺就不吃了。云云
从一则故事说起: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这个故事让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我
男孩小C读幼儿园中班,小C妈妈最近有点烦恼,幼儿园的老师又向她告状了,说小C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昨天,又打哭了一个女同学。今天,人家家长不干了,直接一个电话打上门质问,小C的妈妈只好赔礼道歉,承诺会好好管教孩子。看着经常惹事的小C,小C妈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真想好好揍他一顿,但是,看着孩子一脸无辜的表情,又于心不忍了。小C妈妈开始认为小C有某种心理问题,这让她非常焦虑,于是,在朋友的引荐下来找我。我跟小C妈妈说,虽然孩子这样的行为人人讨厌,导致没人缘!但是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引起注意,及时调控,大部分会改善的。但是如果不当回事,不及时纠正,很容易成为孩子的定性行为,孩子大了恐怕难以挽回。儿童成长心理研究表明,10个孩子中有8个在18个月大的时候打人,在20个月大的时候便会踢人、推人和向人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