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这是白岩松的《白说》中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回想起了曾经的一位同学。她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妈妈在家照顾几个孩子,全家的生活只靠爸爸一个人的收入来养家。她很用功的读书,希望可以获得奖学金来减轻爸爸的负担。某次考试,她检查了又检查,下课后还把记住的题重新找了一下答案,全做对了,她满心欢喜的坐等奖学金。可满分却没有如期而至。公布成绩的时候,与满分差一分,本来也无所谓,差一分就差一分吧。可那是她最用心对待的一次考试,她希望可以拿到奖学金,可这一分之差,让她与奖学金擦肩而过。拿满分的是一个对她充满嫉妒心的家伙,十几岁的她深深的觉得这里有内幕,从此很讨厌那门课。破罐子破摔,只想考及格,多一分都不想考。或许现在想来觉得可笑,可当时这件事就像一层厚厚的乌云,挡住了她对未来的希望
1前几天有一位妈妈留言说:“儿子现在三岁,从他一岁多的时候开始每天晚上朗读故事。但是最近不看书了,每次叫他看,就应付一下,明显感觉他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我该怎么办?”我跟她聊过后得知,孩子中间有段时间在奶奶家,后来自己也因为工作的缘故,没有坚持给孩子阅读,孩子那段时间就看动画片,应该是觉得动画片更好看一些。孩子无法坚持阅读,这是孩子的问题吗?很多孩子原本是乐于在婴孩时见到书本的,因为它们跟玩具一样可爱有趣。可是父母迟迟没有让孩子的手摸到书本。很多的孩子原本是非常喜欢听爸妈讲故事的。可是爸爸妈妈太忙了。很多孩子原本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书。可是爸妈说要好好读学校的书,考高分才是学生要做的事。孩子无法坚持阅读,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2孩子无法坚持阅读,也许是你错过了启蒙关键期,又
为人父母,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业绩压力增加了,营销方案还在琢磨中,在微信里和同事讨论着。孩子却一把抢过你的手机,要求你陪她玩怪物游戏。天呢,又是那个无聊的游戏,你的内心是拒绝的,但表面还是答应了。期间,你总是想趁机结束游戏,吸引孩子去干别的事情,你好继续刚刚的讨论;早上闹钟闹醒了睡眠不足的你,进厨房做早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鸡蛋。收拾完残局,又花好大力气叫孩子起床,孩子对今天穿什么衣服挑三拣四。好不容易都合他心意了,又听见老公的抱怨:“怎么今天早上又吃鸡蛋和粥啊,我想出去吃!”听到这,你终于忍不住了,冲着老公和孩子发了一大通脾气。我相信,每个妈妈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局面。在这个时候,我们常常没有能力去给予别人更多的爱与耐心。因为我们自己累了、不开心了、感到压力
家长要善于帮孩子缓解压力有家长给我微信说,他的孩子上六年级了,面对即将到来的初一生活,感受到压力了,阳光在他的脸上越来越少。家长就问我作为家长该怎么去缓解孩子的压力。压力其实是个物理学上的概念,常借用作人们心理或情绪上的体验。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会有压力:小升初、初升高、高中考大学、工作……人生无处不存在压力。小时候,老师常跟我们讲:压力像弹簧,你强它弱,你弱它强。这有关战胜压力的比喻确确实实让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压力,一步一步把天地走得宽阔。话说回来,家长如何缓解孩子的压力呢?下面一些做法或许对家长有些儿借鉴:一、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发现孩子有压力写在脸上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及时地“介入”。“介入&rdqu
有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他的孩子学习认真、刻苦,只是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孩子每次考试,尤其是比较重要的期中考,分数总是不理想,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当家长问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孩子低下头,小声地说:“我也不知道,一到考试就这样。”这孩子在学习上,尤其是在考试中存在典型的考试焦虑症了。这类型的孩子,在平时学习中表现很好,成绩也比较突出,可是一到考试,往往考试分数都不是很理想。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源自于学生的心理。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在心理调控上能力有限,并且还不会疏导自己的紧张情绪,再加上个人性格因素,所以这部分孩子一到考试就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在考试中由于过于焦虑导致发挥很不好,这样一来分数自然不好看。 我的建议是:1、家长和老师通过对孩子采取及时正
为了什么而努力学习为了高考成绩的辉煌,为了敲开理想大学的大门,多少学子在“分数”这个词的指引下,挑灯夜战,辛勤耕耘。当下多少学生、家长和老师倾尽心力奔跑在前往高考的时间之路上。教室后面“离高考还有*天”的提醒标语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有的甚至在模拟考后为没有获得理想成绩而嚎啕大哭,面对这样焦虑、紧张和不安的孩子们,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来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恢复自信与斗志?首先,我们需要弄清一个问题:孩子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努力不辜负最美的年华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可见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多高的分数,而是在提升其综合能力的同时取得好的成绩。我们不能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的综合能力,也不能以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我们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充实,使我们的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一个善于复习的人往往能够学到其他人无法掌握到的知识。晓月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顾不上复习,就预习新的课文。妈妈看到晓月这样爱学习,认为孩子在课堂上肯定把当天的课程学习的很好,就常常鼓励孩子要自己多学知识,要“向前看”(预习),不要“向后看”(复习)。得到妈妈的鼓励,晓月每天更是拼命往前赶进度。但是,尽管晓月学习很用心,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子玲则不同。她回家以后总是先复习当天在学校学过的功课,并且自己将学过的内容重新整理一遍,把学过的内容都弄通弄懂,然后再做作业。复习完以后再开始预习第二天的内容。由于预习是在复习后进行的,有了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我们的老师,父母,都会耳提面命要认真听课,但从来没有告诉我们,认真的姿势应该是什么样的,并不是端端正正、腰杆挺直地坐在课桌前,就叫“认真听课”。很多中学生在学习这件事上,都存在着误区。不要慌啊,这并不可怕——这不就是我鹅存在的原因之一嘛。实际上,有一些简单易学、高效省时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我们今天先来说说一个学习的闭环。首先,预习,上课,复习,任何一件都不是孤立的事件。“预习-上课-复习”,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也就是我们最标准的“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前,在我上学的时候,曾经对预习陷入一个认知误区:预习=提前学习。我会在上课前,把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巨细无遗地&ldqu
都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可事实上,或迫于工作生活压力,或过分计较孩子的分数、成绩,很多妈妈不仅忽视了不少本应言传身教的机会,而且,应用不好的教育方式,也在教条般腐蚀着一个个纯洁孩子的心灵。下面这5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最易让孩子养出“陋习”,你中招了吗?1、“包办式”养育小编曾问过一些妈妈,平时有没有让孩子参加过家务劳动,有的答:“孩子疼都疼不过来,怎么忍心让孩子劳动?”还有的说:“小孩子家家的,办事不牢,只会越帮越忙,反倒不如自己做!”这类家长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机会,奉行包办式养育,孩子3、4岁了还追着喂饭,5、6岁了还必须父母给穿衣等等。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