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1—早上,我在幼儿园门口接待小朋友入园。“可可,早上好!”我热情地跟可可打招呼。“早上好!”可可有些腼腆,低着头,声音很小。“你要说大点声音,你说这么小,老师怎么会听到?”可可妈妈转过头来跟我说,老师我家孩子太内向了,不爱说话,要是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活泼开朗就好了。最近,经常有家长跟我说,老师,我家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你多引导引导他,让他性格变得外向些。我们班上有个叫乐乐的外向孩子,特别招人喜欢。每次远远地看到熟人,都会挥起小手,特别大声地打招呼。大家都说,她脸上洋溢的笑容,会感染每一个人。教师节那天,她亲手做了小礼物送给幼儿园里每一位老师,她说这是她对老师的爱。请小朋友上台表演的时候,她总是第
外公说:多多是个跟路精,妈妈去哪里,多多就要跟到哪里。爸爸很担忧:多多会不会黏惯了妈妈,不独立,不敢走向外面?邻居小凯奶奶说:多多上幼儿园一定会天天哭,因为太黏妈妈了!彼时,比多多早上一年幼儿园的小凯哭了整整一个月。多多可比小凯黏妈妈多了。多多是我全职带的,爸爸工作很忙,家里基本就我和多多两个人,多多很黏我,所以,只要我在,她谁都不要。记得有次我们全家去浙江的姑奶奶家,我们五个人同行,途中四个小时,多多就只要我抱。就算她睡着了,爸爸小心翼翼的抱过去,小家伙翻个身,闻到不是妈妈的味道,也会立刻睁开眼睛大哭,往我怀里钻。一路下来我的胳膊和腿都麻的没知觉了。生活中,她对我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殊照顾”——洗澡,要妈妈洗;喂饭,要妈妈喂;拿个玩具,要妈妈拿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公开演讲时指出: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的!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是应该跟社会“对着唱的”。老师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对家长让步。我打算以一个学生、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看法。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
前段日子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篇作文:她明显甚么都做欠好,一天到晚光晓得玩儿,还天天叫累,说都是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和我一同玩的同窗,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同打乒乓球,她不会,小宇的妈妈会画画,瑶瑶的妈妈做的衣服可美观了。我都倾慕死了,可是她甚么都不会。我以为,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这句话,敲醒多数家长好友说:“这个学生的妈妈没有任务,成天在家里闲着,不晓得进修,不晓得提高,都跟社会摆脱了,看了吧,做一个女人,你假如本人不勤奋、不优良,连本人的孩子都看不起你。”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看不起妈妈,或许还不至于,或许他只是倾慕,他人有一个能干的优良妈妈,因而内心生发出了恨铁不成钢的豪情。2实在,不但这个孩子的妈妈,在我们的生存中,不难看到,有一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我们父母必须要学会静待花开。花开得晚,未必开得不艳。《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开始热播了,霍思燕4岁的儿子还没上幼儿园,一时间,对于孩子该不该早上幼儿园,这一问题引起了家长朋友们的热烈讨论。前几年有新闻报道,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提前入学赶在9月1号前选择剖腹产,还有很多家长千方百计托关系找后门想让孩子提前入学。他们考虑是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能多一年时间留级或者复习。相比之下,英国爸妈的做法却与中国大相径庭。9月1号也是英国上学年龄的分界点,但不少英国临产妈妈把宝宝“憋”到9月1日之后才分娩。因为国外的科学家用大数据证明,他们发现在小学毕业时,一个年级中年纪大的学生成绩往往比年纪小的学生成绩好12%。到了高考差距更加明显,数据表明9-12月出生的小孩进
最近因为安全问题引发的各种悲剧看得人无比痛心。周日晚上,仔爸突然跟我说,以后我们还是不要去吃火锅了吧,太恐怖了!随后他给我看了一则让人心惊胆战的视频,服务员端着一盆热汤,因为脚底打滑,这一盆汤直接扑在对面一个五六岁孩子的脸上,只是看一看就让人无比疼痛。这是一起意外,服务员无意犯的错。但却要孩子付出惨痛的代价。孩子的父母一定很懊恼,原本开开心心的一顿火锅变成了一生的痛。造成这起事故的关键原因还是小孩坐在外侧上菜的位置!很多年前,我也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悲剧。当时我对面餐桌也是一对父母带着2岁左右的孩子,那个孩子也是坐在外侧上菜的位置。服务员上菜时,手上端着一盘面,另一手的餐盘里还有一盆炸鸡,就在这时,他的手一偏,那盆炸鸡不偏不倚地从小朋友的头顶上浇下来。我当时在对面看傻了,幸运的是,炸鸡的温度不高
小倩的孩子从小就没做过家务,哪怕只是吃面条,吃完以后也绝对不会想着去把碗洗干净,总是把碗留桌子上,筷子往旁边一扔,就完事了。孩子的眼里看不见任何家务事,好像家里的灰尘都是自动跑到垃圾桶里去的,好像仍在沙发上的脏衣服都是自动跑到晾衣杆上去的。现在孩子已经十二岁,小倩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样发展下去可不是办法。最后,孩子的爸爸想了一个办法——给钱让孩子拖地,小拖一次两块钱,周末大拖一次三块钱。爸爸的想法很简单,复杂的活孩子干不了,就从简单的拖地开始把,孩子大了,需要零花钱买想要的东西,那就给孩子一点物质报酬,这样孩子就有干活的积极性了。这一招的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立刻拿起拖把主动要求拖地。这股勤快劲可是小倩从来没有见识过的,若是不知情的人看见了,肯定会伸出大拇指,大力夸赞小倩
精彩导读近日,一篇来自复旦教授钱文忠的《教育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时隔两年再一次刷爆朋友圈——“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的!”然而,著名教育学者李镇西则表示:尊重只能由尊重来培养,民主只能靠民主来滋养……教育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作者简介: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在不断地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
案例安安妈听别的家长说,学龄前一定要让孩子认字,否则当孩子上一年级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被甩在后面。带着几分着急,安安妈让3岁的安安开始了认字、写字的旅程。让安安妈骄傲的是,安安用了1年时间就学会了500字,汉字也写得有板有眼。到安安幼儿园结束,就已经学会了2000字,安安妈一度引以为傲。后来安安上了一年级,几乎每天回家都跟妈妈说老师教的字太简单了,觉得上课很无聊,无论是小测试还是正式考试,安安都能得100分,被家里的亲戚朋友称为“神童”。老师经常会反映安安上课不专心。安安妈一度以为,只要孩子懂了,上课不认真也无所谓。安安妈心里为当初让安安认字的决定沾沾自喜,也认为孩子会乘风破浪一直成为尖子生。但是当安安上了二年级后,情况急转直下。安安学习开始感觉到吃力,成绩也开始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