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上个周末去同事家拜访,刚一进门,同事便招呼她5岁的女儿向我问好。可是小家伙磨蹭半天,非得给「小蜗牛」讲完故事再过来。小蜗牛?我好奇地放眼望去——只见小女孩手捧绘本坐在地板上,有模有样地朝一个方向说着什么。然而,她面前却空空如也,根本就没有蜗牛的影子。同事无奈地解释道:「最近这孩子仿佛着了魔,非得说家里有一只蜗牛,还是她最好的朋友。可是,我们每个角落都找过了,哪有啥蜗牛呀,连和蜗牛有关的玩偶都没有!你说,这孩子是不是中了邪?」听了同事的话,我不禁笑了。其实,这太正常不过了。要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都会拥有这样一个想象中的朋友。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假想伙伴现象」。「假想伙伴」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Svendsen提出,指的是「他人看不见
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长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走出了不同的道路?这个差异就是由家庭造成的: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1.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的确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前两年我谈过一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的重视多多少少有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1个好爸爸=200个老师,你是一个好父亲吗?1个好爸爸=200个老师,你是一个好父亲吗?1、孩子是爸爸最好的老师,爸爸的素质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高。用理性的父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正确“导航”,是爸爸的第一要责,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爸爸。爸爸也别忘培养孩子的合群意识,给孩子种下一粒“理想”的种子。1个好爸爸=200个老师,你是一个好父亲吗?1个好爸爸=200个老师,你是一个好父亲吗?2、孩子99%的成功,来自爸爸1%的改变改变孩子,从改变爸爸开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爸爸。“弱&r
幼儿园这一个阶段,想必是每个孩子在童年里都必须经历过的一段求学旅程!身为一个祖国未来花朵的环境下,本该是一片无邪的天空,让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好场所,可近年来不少幼儿园纷纷爆出的内幕,实在是让人感心寒!这是一条幼儿园老师错发在家长群的消息,尽管在错发之后这名幼师以最快的速度撤回了消息,但还是被有心的家长用截图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我们细看这条信息的内容,似乎让我们有一种对幼儿园知根知底的感觉,这名幼师的大概意思让人纷纷寒透了心,内容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幼儿园的优势,向各位家中强制推销各种产品,并且家长们不得抵制,一定要乖乖接受这一切。幼儿园出现这样的行为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在此之前就发生多许多类似的案件,一些幼儿有打着夏令营的口号,纷纷向各位家长索取高昂的费用,并且还口口声声称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但
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1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则要懂得吃亏;打回去啊。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去游乐园玩,周末的游乐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澡堂,每个人都自顾自,似乎没什么交集。女孩很喜欢去游乐场,三岁了,孩子多的地方,似乎总是感觉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忽然间,一个男孩冲了过来,夺走了女孩手中的玩具,并狠狠地用手打了女孩的脸。这一巴掌打得很用力,因为女孩的脸一下子撇了过去。女孩没有哭,她比妈妈的反应更加决断和直接,她伸手打了那个小男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