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场景一:玲要出门去买东西,3岁的欢欢跑过来揪住妈妈的衣服,不让妈妈走。“妈妈要出去找幼儿园的张老师,张老师刚刚给妈妈打了电话!有事情要说。”张老师是欢欢最害怕的老师,提到张老师,欢欢瞬间就松开了手。场景二:玲要出门去逛街,示意奶奶把欢欢领到卧室,然后偷偷溜走。奶奶把欢欢哄回卧室,玲走了。当欢欢再次来到客厅,妈妈已经不见了。欢欢什么也没有说,跑去旁边开始安静地玩积木。上面提到的两个场景是许多父母在离开幼小的孩子时惯用的伎俩,为了避免孩子哭闹,不是利用恐吓的办法,就是利用隔离的办法。大多只顾眼前效果,而不注重长期效果。这样做其实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一些负面的伤害。1、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恐吓只会加深孩子对外界的恐惧与防备,父母如果经常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孩子的大脑就会受到不良
刚生完孩子的头几年,我曾经非常迷茫:在孩子生命的早期,我该做一些什么。我给孩子买了好多绘本。会每天陪他读书,虽然他还不太能听得懂。但是我还是有些心虚。会不会有一些事情是这个年龄段该做,但是我还没有去做的。会不会让孩子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老母亲的焦虑感,大家都懂的。报早教班显然也不能满足我。(LauraE.Berk)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心理系著名教授劳拉.E.伯克所撰写的心理学权威教材《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被哈佛大学等近600所国际知名大学广泛采用。这本书刚好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解答。0-3岁,技能发展可能并不重要伯克援引了很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她发现:无论父母的经济条件如何,一个有条理、刺激丰富的物质环境以及父母的鼓励、参与和情感投入,都有助于0-3岁的孩子语言和智力的发展。相反的,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