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细心的宝妈会发现,宝宝好像都有一个阶段,对于卫生纸或者纸抽“情有独钟”,而且开始展现出自己特有的破坏力,撕得到处都是。一边在心理吐糟自家娃太败家,一边还要跟在后面收拾,有的宝妈发现根本收拾不过来,索性就放弃了,让娃撕个够得了!宝宝手欠爱撕纸?是变聪明的“信号灯”去闺蜜家里串门,一进门,就看见她家客厅里,在宝宝的活动的范围内全是被撕的卫生纸,她家娃的小手还在忙活着撕卫生纸。闺蜜看到我脸上意外的表情,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跟我吐槽:“我家娃最近变成了碎纸机,过手的卫生纸、纸抽,没有幸免于难的!”有的时候,还撕完之后随手往嘴里塞,闺蜜实在是看不住,前段时间,她老公怀疑自家娃是“异食癖”,还特地风风火火的带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妈妈的求助帖:透过这个帖子,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位妈妈的满满无奈。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用物质激励的方式,给高考中艰难努力的孩子鼓励和动力。但她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然想用这笔人生的第一桶金给自己买一个奢侈品包包。在妈妈看来,她一定觉得5万元现金应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去出国旅行、报名培训班等等,而不是买一个只能当摆设的包包。但她的内心又是有些矛盾的,毕竟已经许诺了孩子,这钱是给她的奖励,孩子享有这笔钱的支配权,所以自己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呢?看到这,你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身为家长的我们,是否也经常会像帖子里的那位妈妈一样,表面上给了孩子自由,但实际上却还想管着孩子。说穿了,你给孩子的是“伪自由”!带孩子出去吃自助餐,说好了放开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却在
民间有种传言,意思是小孩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虽然萌妈一直觉得这是迷信,但有些事情确实比较蹊跷。一、宝宝看见老人后突然哭泣,结果老人不到半月去世小芳休完产假后就复工了,和老公一商量,决定将孩子奶奶请过来照顾孩子。奶奶平时就带着孙子在小区的花园里晒晒太阳,这天正巧遇见几个晒太阳的老人,于是奶奶就抱着孩子和大家一起聊天。有个老爷爷看宝宝可爱,准备凑近逗逗孩子玩,没想到,宝宝一见到老奶奶,突然就张着大嘴哭了起来。老爷爷看到了,非常失落,叹了口气说:“孩子看见我就哭,说明我这是快不行了。”见状,旁边几位老人开始窃窃私语。然而,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听说这位老人去世了,这让奶奶顿时心里一惊,觉得小孙子是看见了“不干净”的东西,赶紧就要带孩子去庙里
从宝宝出生后,宝爸宝妈们无时无刻不为其操心,长到4月,又要着手娃的辅食添加了。然而添加辅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加,这里面学问大着呢。有些宝妈甚至发现:宝宝大了,开始给他添加辅食了,结果宝宝越吃越瘦,更重要的是,还经常容易生病,这是咋回事?一、家长乱喂辅食,害得宝宝进医院君君是个7月大的女宝宝,前几天,被查出肠胃坏死,现在还在住院治疗,宝宝整个人看起来瘦瘦小小的,脸色惨白,非常招人心疼。原来,君君自从开始吃辅食之后,奶奶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就经常给她炖鸡汤、鸭汤、骨头汤等各种营养汤,加在辅食粥里面,想着可以给孩子补充营养,促进发育。刚开始,宝宝吃的可香了,渐渐地,君君妈妈发现不对劲,按理说宝宝吃的东西变多了,怎么身体越来越瘦,这可把一家人急坏了。没办法,妈妈只能带君君去医院检查,看了检查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爸爸也应该深度参与到育儿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那些爸爸妈妈一起带大的娃,身心发展都会更健康。然而即便是了解到这点,仍旧有很多家庭都依然是"丧偶式育儿",也有许多妈妈即便再苦再累也选择自己带娃。我的闺蜜小秦就是个例子,作为一名全职妈妈,她不仅每天要做家务、照顾孩子,而爸爸每天回到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玩游戏。甚至连孩子哭起来,也都充耳不闻,像个呆瓜。朋友们建议让爸爸多锻炼,小秦却说"爸爸带娃太粗心,怕孩子受苦。"爸爸在育儿中不可或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代表人类生活的秩序、思想和记录。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和妈妈缺一不可。宝宝一诞生,妈妈就自然成了照顾者,但长久以来爸爸的作用似乎被忽视了。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
宝宝的健康和安全是每对新手父母都放在心尖上的事情,爸爸妈妈虽然面对新生儿笨手笨脚,但是一些冲奶粉、换尿布的基本操作,都会特别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有些妈妈可能生完宝宝母乳不太够,但是宝宝又不能饿着,于是每天给宝宝加餐就会使用奶粉,冲给宝宝喝也是一样的。母乳不够,给宝宝吃奶粉,爸爸洗奶瓶的时候被奶奶骂:糊弄鬼呢!丽丽宝宝4个月了,从上个月开始妈妈的母乳就有些不够了,看着孩子饿得嗷嗷哭,丽丽也着急,可是越着急,这母乳越少,两人最后只好给孩子冲奶粉喝。对于奶瓶的使用,丽丽和丈夫也是新手上路,他们知道宝宝比较脆弱,用的东西都要安全干净,宝宝的奶瓶他们也知道要沸水消毒,这样下次使用更安全。冲奶这个工作一般都是妈妈来做,喂完奶就给宝宝拍嗝,妈妈空不出来手,这时候爸爸就会主动请缨去清洗奶瓶。爸爸虽然知道清
孩子的身高,可是每个当妈的"心头大事"。最近每到周末,就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赶到医院报到。前些日子,国家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我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看看身边蹦蹦跳跳的"神兽",不少父母有了忧虑:"晚长"的孩子,将来身高能窜上来吗?骨骺线基本闭合,还有可能长高吗?14岁男孩未来超不过155cm母亲追悔莫及张同学(化名)今年14周岁,身高153.1厘米,一直稳坐教室前三排。前两天,妈妈带他跨进了市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徐芳的门诊。"医生,我儿子去年长得还挺快,今年怎么突然怎么就不长个了!"看着焦虑的妈妈,徐芳为孩子测算
国外研究表明:小宝宝俯趴时间越久,能够越早学会抬头、翻身、坐立、爬行。俯趴是宝宝大动作发展的开端,当娃的颈部有了足够的力量,才能够支撑接下来的大动作训练,如果宝宝将趴趴练习好,那就是开了个好头,所以今天就来说说宝宝趴趴的那些事~宝宝练习趴趴乐,都有哪些好处?研究表明:趴得多的宝宝,往往平衡力很优秀,身姿也会更挺拔。 1)宝宝肚肚更舒服小家伙的肠胃功能其实发育的并不完善,所以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胀气的情况。但如果让娃练习趴着,就会通过腹压从而刺激孩子的肠道蠕动,也就属于变相的抚摸按摩,这样使娃的肚肚更舒服啦~2)宝宝头型更漂亮如果宝宝总是躺着的话,小脑瓜会被睡的很平,从而变成了扁头,但如果孩子经常练习趴趴乐,就会有效防止宝宝的头型过于扁平,让娃的头型更饱满更漂亮。3)宝宝视野更宽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