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眼前的孩子应该有两岁半了,因为,自我表达很清楚,行动,也完全有自主能力了。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拿着我摊位上一块普通的绿玉石头,一直高兴的跟她母亲喊着:“妈妈,我要这个,我喜欢这个。”确实,这小小的绿玉石头,整体嫩黄嫩黄的,而且溜光水滑的,拿在手里,特别舒服。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见了,也喜欢异常。我给它的定价是20元一块。其实,这还真是一个良心价,比我当初一掷万金买下几百块相比,每一块,我只是增加了15%的利润。孩子的母亲,很年轻,很朴素,是那种放到80后90后人群中,就马上消失的最最普通的人。我已经见过这对母女好多次,显然,她们是每天傍晚,出来遛弯消食的。对孩子的请求,母亲先是哄着宝宝,“宝宝,家里有不少玩具了,妈妈下次出来,再给你多拿一点儿。&rdquo
孩子小时候的身体脆弱,免疫力差,抵抗力低,经常稍微一有点风吹草动的就生病了,总是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于是一批打着“保护孩子”旗号的商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浮现。市面上标着“孩子专属”的商品越来越多了,这些商品的价格通常也会更高一些,但是却丝毫不影响销量,甚至会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但是父母们殊不知,有些商品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宝妈给娃买爬爬垫,不久孩子进医院小霜的宝宝已经九个多月了,孩子在七个多月的时候就会爬了,刚开始还能自己在床上玩耍。不过随着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区区一张床已经拦不住孩子了。有几次小霜没看住,孩子都从床上掉了下来。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小霜经朋友的介绍,在网上给孩子下单了一款不便宜的爬爬垫。平时小霜就把爬爬
导读:李尖尖、齐明月、唐灿,三个女孩中,当属李尖尖最幸福,原因只是因为“没妈”。 0101这个夏天,最火的电视剧当属《以家人之名》。剧中,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三兄妹和两个大老粗男人,让这部剧笑料不断,也是这样一个不登对的组合,组成的家庭格外温馨。三个没妈的孩子,两个单身男人,原本都是残缺的家庭,结果一组合,瞬间完整了。李尖尖有了两哥哥,贺子秋有人照顾,凌霄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和谐的一家人上线了。其中,最幸福的莫过于李尖尖,有两个视她如命的哥哥,还有个又当爹又当妈的亲生父亲,再外来一个正义感爆棚的干爹,生活别提多美好。然而父亲再好,李尖尖始终也是个没妈的孩子。母亲节、过年,都免不了要思念妈妈,如果有妈妈在,她一定是更幸福的吧?虽然没有妈妈,但整部剧下来,
一个孩子治疗抑郁的案例上了热搜,原因无他,只因引起了百万网友的共鸣。患抑郁症的孩子在看书,医生则在旁边肯定他的用功。然而孩子的亲生母亲,却用一种鄙夷和嘲讽的语气说道:“用功,假用功。”医生急得跳脚:“又说了又说了!” 来自父母的一如既往的否定,让医生的治疗成果前功尽弃。即使医生就在身边,孩子前来治疗抑郁的症结就是因为不断受到父母否定和打击,自我价值被贬低,但是父母丝毫意识不到这点,常年累月地打击孩子,导致孩子抑郁的发生。无独有偶,曾有一位心理学专业去实习的同学这样写道:“很多前来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在远离了父母之后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见到父母,就会立刻发病,很多时候,父母才是他们患病的根本原因。”她的一句话让我
当儿科医生念头多了,真是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遇到,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孩子刚出生就出现了危险,而这种危险还正是不了解育儿常识的宝妈造成的,天底下最爱孩子的就是妈妈了,可偏偏因为无知,让爱成了害,让事后的宝妈欲哭无泪,悲痛欲绝,自责不已。就拿昨晚夜班来急诊的一家做案例吧。下半夜两点多,一对小夫妇抱着孩子急急忙忙往急诊跑,问原因,说孩子刚才喝奶的时候吐奶了。医生简单检查了一下,发现孩子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单纯的生理性吐奶而已,于是教这对小夫妻怎么给吃奶后的孩子拍奶嗝等等。和这对小夫妻相反的,就是那些大意的父母,孩子都已经出现危险了,家长却没有在意,结果让孩子丢了性命。所以,今天我们就重点谈谈新生儿吐奶这件事。希望通过讲解,一方面家长在面对生理性吐奶的宝宝时能够正确对待,不着急,不上火,另一方面家长在面
随着二胎宝宝的增多,很多的家庭都会出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大的心情要怎么去照顾。曾经家里只有这一个孩子的时候,不论是爸爸妈妈,还是自己的姥爷姥姥、甚至是爷爷奶奶,一个家里可能有六个人都在宠着这一个孩子。不管他是想做什么事,都能够做到。因为家里就这一个小孩子,自然会得到大家的宠爱,也有人说,如今的孩子就像是一个小皇上一样。因为爸爸妈妈那一辈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里的老人只能把关注点放在一个盖子上面。 1.二胎宝宝到来了曾经家里一个宝的时候,孩子不会感觉自己受到漠视,因为他就是中心,大家都是围着他来生活的。可是随着政策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也有条件再要一个宝宝,二胎宝宝的到来,其实最能够对家里的老大产生冲击,很多家庭会忽视老二对于老大的影响,所以也会让更多的老大觉得自己被忽视,他们对老
邻居家有一位阿婆,儿子儿媳都太忙,孙子从小就是她带大的,从吃喝拉撒到晚上的陪睡,到兴趣班去接送,都是她一个人负责的。按理说,这样的情况孙子应该跟她很是亲近,但经过观察发现小朋友总是避免和奶奶相处太长时间,面对家长也总是臭脸相向。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位阿婆总是不会和孩子们好好沟通,对儿子是棍棒教育,对孙子虽然软化了不少,但仍会用指责、批评,甚至奚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从不鼓励孩子,所以小朋友也总是会顶撞奶奶。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的问题,一般都是沟通引起的,沟通不当很容易造成彼此之间的矛盾,要怎么去和孩子沟通成为了横在现在很多家长心头的一个难题。怎么样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爱传达到孩子的心里?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停下来听听我们的意见呢?这里有几个方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多
小宝宝不会说话,因此只能用各种小表情、小动作传达着想让家长知道的信息,但新手爸妈们毕竟缺乏经验,对婴言婴语实在搞不懂,可谓是一头雾水。哭是为什么哭?笑又是为什么笑?到底是饥还是饱?是冷还是热……有时正因缺乏理解宝宝表达的能力,家长们往往忙前忙后,还搞得一团糟,效率着实低下。那么,怎么才能明确宝宝的需求信息呢?我们需要搞懂小婴儿每天都在想什么,以及他的肢体和哭声表达,这样带娃就手到擒来了。育儿大师特雷西·霍格,对五千名婴儿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后,发现了一定规律,并提倡父母对婴儿加强观察,给予尊重、倾听,理解每一场啼哭所代表的意图,及时满足需求。 育儿这件事,说麻烦很麻烦,说简单倒也简单。对此,特雷西·霍格提出了S.L.O.W技巧,
邻居家的孩子快两岁了,父母长期在外面工作,奶奶负责在家带孩子。最近,孩子的父母调回了附近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了。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总喜欢眯着一点眼睛看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认为孩子闹着玩,但细心观察了几天,孩子走路的时候,还经常碰撞到家具。 他们担心孩子是不是视力有问题,于是带着孩子去做了详细的检查,才发现孩子有弱视。医生告诉他们,弱视指幼儿时期眼睛视力发育不良。原因包括眼位不正或两眼视觉品质不统一等,造成只有一只眼看得比较清楚。因为习惯用看得清楚的那一只眼看东西,所以导致有一只眼变得较强,而另一只眼因为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很有可能成为弱视。听了医生的解说,他们真后悔没有及时带宝宝做视力检查。在我们身边,很多父母总是让宝宝学习各种才艺,但他们却忽略了让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