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父母们总是盼望宝宝快些长大,可当宝宝从小婴儿长到两三岁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经常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比如早起不想上学、睡觉前哭着吵着要吃糖、逛商场看到玩具就要买、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等等。
这时候,家长们无奈答应孩子的要求后,孩子尝到“甜头”,以后就会再次用哭闹来“要挟”家长,屡试不爽后哭闹就成了孩子索要玩具的最有效方法。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让人侧目:一位爷爷带着孙女上街买东西,买好东西后准备离开,而孙女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爷爷没给买,就是不肯回去。没想到,这位爷爷既不安抚孩子也不满足孩子,而是直接打了孙女一巴掌,顿时鼻子直流,商场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来劝解,并安抚孩子。爷爷见围观者太多就试图带走孙女了事,而这时的孩子,是既疼痛又委屈,所以更加不愿意跟着走,爷爷在气急败坏之下,又给了孙女一巴掌,让旁边围观的人很是不理解。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曾在孩子“无理取闹,蛮不讲理”中渐渐失去耐心,甚至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变得焦躁易怒,甚至控制不住用对孩子动手。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因为物质索要被严酷拒绝的人,将来可能发展成内在匮乏型的人格。因为曾经要求却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绝,所以他们会在潜意识形成这样的认知: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
于是,长大以后,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他们都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因为害怕悲剧重演,遭到同样的拒绝。
当我们遇到孩子无理取闹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不要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当孩子无理取闹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家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下次还会把无理取闹当作武器。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不论孩子怎样哭闹都不满足。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爱发脾气,无理取闹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时,家长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劝说不妥协,抱起孩子回家,回到家把孩子放在一个房间内,让他哭,告诉孩子:“哭吧,哭完了告诉我”。
孩子发现父母没有任何表情时,他自然而然就不哭了,这时候父母给孩子用热毛巾擦下脸,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孩子关心他的,孩子平静了再给他讲道理,这样孩子就明白哭闹没有任何作用。
2、转移注意力
在孩子开始哭闹时,家长就用他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他爱玩的玩具、爱看的书、喜欢的乐器等。家长放下东西后就离开,孩子哭闹一会儿见没人理他,转眼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这些东西吸引,停止哭闹。
家长“搭台”,孩子“唱戏”,能顺利地将注意力转移。因为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既开心又难过,在孩子哭闹时用另一件事让孩子开心起来,问题就解决了。
3、陪伴+冷处理
所谓陪伴+冷处理就是说的当孩子在哭闹时,要陪伴在孩子身边,陪着他“哭闹”,不说教。在孩子哭闹时,说教反而起到反作用,与其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大道理,倒不如陪孩子缓解下当前的崩溃情绪。
《孩子:挑战》一书中说:“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如果我们可怜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自悲自怜的理由。
当孩子自卑自怜的时候,他的痛苦就会加倍,因为这时他不用积极想办法去面对自己的困境,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怜悯,非要等人安抚才能好起来。”
很多时候孩子哭闹只是为了博取父母的关注,父母既不能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冷落孩子,也不能投降。因此,陪伴+冷处理是最好的方式,即维护了孩子的情绪,又没有纵容孩子的恶习,两全其美。
4、建立良好的沟通
父母应在平时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平时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孩子表述不清就忽略孩子的表达。
只有平时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在关键时候让孩子听父母的话。父母的沟通与理解,能消除孩子很多的负面情绪,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做父母的难免要不断地与孩子“斗智斗勇”,方法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耐心和时间,去深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见孩子的需求,俯下身来,认真地感受和倾听。
总之,父母与孩子,就是在不断的出现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中生活。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我们的教育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父母爱孩子的那颗心。
来源:微童年教育(更多育儿、儿童教育咨询可加老师微信:weitongn),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61wei.com/post/1519.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weitongnian,12小时儿科主任在线为您解答育儿生病难题,高级教师给您解答家庭教育问题
微信/QQ:1127157338
加入【微童年】QQ群:72599821
微童年教育:为您提供最新有效的培养教育方法和具体生活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