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分享家庭教育、升学教育、育儿早教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经常在后台看见有人私信问我:
晨妈,我家孩子在家非常神气,一到外面就畏畏缩缩,怎么回事啊?
晨妈,儿子总是不敢和别人打招呼,甚至家里人也是,该怎么办?
晨妈,孩子一到考试就害怕的不行,饭也吃不下,但是成绩明明也还可以,咋回事?
我相信,这些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少数。
没有自信、畏手畏脚、总低着头……这些行为无一不在透露着一个讯号——孩子的自尊心正在被严重打压!
而最伤孩子自尊心的“一把刀”,很可能就藏在父母的这4个行为中。
忽略孩子存在
别以为孩子小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其实,从2岁起,很多宝宝就有了自主意识。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会越来越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也会对很多事情发表自己的想法。
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明天早饭吃什么、周末去哪里玩,甚至试图参与大人的谈话等,这些都是孩子自主意识的表现。
然而,很多父母却以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为由,忽略他们的想法,一句:
“你还小,懂什么?”
“大人在讲话中,小孩子一边去。”
就足以打破孩子所有的想法和自尊,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大人面前始终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角色。
孩子虽然小,但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父母长此以往,孩子不会再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只会一味的遵从父母。
傅首尔在《亲爱的小课桌里》就曾讲到,不要因为父母的一句“为了你好”,让孩子渐渐忽略真正的内心感受。
的确,父母的经验、阅历、见识,在很多时候在孩子之上,不听从孩子的想法,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弯路。
但更重要的是,当孩子提出想法时,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而不是“一刀切”的全然拒绝,忽略他们的存在。
人前教子
古人有云:子不教,父之过。
教导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但是时机很重要。
我见过很多父母,为了凸显自己的威严,特别喜欢在他人面前教导孩子。
还有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在众人面前责骂,这样孩子丢了面子,才会记住教训。
晨妈个人是不赞同这种教育理念的,带给孩子的羞耻感也并不能让他们认识到错误。
真正能让孩子知错的,是内疚感,而不是羞耻感,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人前教子,不仅让孩子感觉丢了面子、尊重,还会让孩子的关注点放在了外界的眼光,而不是做错的事情本身。
试想,当你感觉到丢脸的第一想法是什么?是不是想着如何快速逃离当下的窘境。
等你回过头再去想,只会记得当时的自己有多尴尬,处境有多糟糕。
所以,人前教子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让孩子成长方式,父母最好别再这样做了。
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
晨妈早前看过一篇报道:
一个小学生被父母逼着练琴,规定每天放学先练1小时琴再做作业,周日还要去老师家里弹一小时琴。
虽然孩子多次说:
“我不愿意弹琴,你们打死我,我也弹不好!”
但父母总是会说:
“不行!你都学两年了,我们给你投入了那么多钱,你一定要争气,好好弹,从今天开始,每天再多练半小时!”
就这样,孩子有一天终于爆发了,放学后,他竟然拿石头砸向了自己的一根手指。
诚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是这样逼迫孩子,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成为人中龙凤了吗?
虽然很现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孩子究其一生只能成为一个普通人,成为佼佼者的终归是少数。
我们做父母的,可以通过适当的“管束”,让孩子多学一些东西,但是一定要有度,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如果孩子反复强调自己不愿意做某件事,甚至行为上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逆反情绪,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下是否是自己“逼”太狠,让孩子没有了喘息的空间。
总拿固定对象作比较
如果要问,什么行为比拿不同的孩子与自家孩子作比较,更伤孩子自尊?
那答案肯定是:拿固定对象与自家孩子比。
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父母今天觉得某某比孩子学习好,让孩子向他学习;明天可能就觉得某某比孩子更懂事,让孩子再学习别人的懂事。
这种有指向性的,有明确的目标的对比,起码还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哪方面不如某个同学。
但是总拿固定对象作比较,孩子就会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因为他会意识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那个人。
在父母眼中,自己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长此以往,不仅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活在某个人的阴影下,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
甚至产生扭曲的竞争心理,刚愎自用。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
“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想要培养出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首先就需要父母用爱和信任去引导孩子爱自己,用客观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直到建立起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
晨妈今天提到的几个最伤孩子自尊的行为,希望父母们都可以尽量避免,用欣赏和鼓励,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来源:微童年教育(更多育儿、儿童教育咨询可加老师微信:weitongn),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61wei.com/post/1707.html
本文标签:
关注微信公众号:weitongnian,12小时儿科主任在线为您解答育儿生病难题,高级教师给您解答家庭教育问题
微信/QQ:1127157338
加入【微童年】QQ群:72599821
微童年教育:为您提供最新有效的培养教育方法和具体生活事例。